【ASCO 2019】LBA2重磅推出——前列腺癌患者ADT+恩杂鲁胺将更具生存优势

ASCO 2019

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~6月4日,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®)隆重召开。本届年会的主题为“为患医治,以患为师(Caring for Every Patient,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)”,我们由此可以充分体会,全世界临床肿瘤学家对于患者的关爱之情及谦卑之心。

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,来自全世界共约32,000名肿瘤学家,汇聚于芝加哥麦考密克(McCormick)大厦,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,交流诊治经验。

本次年会上超过2400篇研究在会议现场进行报告,《中国医学论坛报》记者,一如既往奔赴会议现场,携手参会的中国专家代表,为您带来第一手的会议现场报道,精彩不容错过!

美国 芝加哥 6月2日 

Hall B1

当地时间6月2日下午,在本次大会最重要的“全体大会(Plenary session )”专场,美国达纳-法伯癌症研究所的Christopher Sweeney教授报告了本届ASCO大会突破性进展研究——ENZAMET研究结果,该研究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泌尿生殖前列腺(ANZUP)癌症研究组开展的一项国际、随机对照、Ⅲ期临床研究,探讨了“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,标准一线治疗联合恩杂鲁胺的疗效”(摘要号LBA2)。

鉴于该研究结果对前列腺癌诊疗临床实践的影响,美国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 Eng J Med)同步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结果。

本报记者亲临现场,报道该研究结果及现场专家点评观点,并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对研究结果进行梳理与解读,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研究及该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。

研究简介

Christopher Sweeney教授在报告现场

背景

睾酮抑制(TS)是mHSPC治疗基础。在TS疗法早期应用多西他赛(DOC)或阿比特龙可改善OS。ENZAMET研究在mHSPC中,评价对比了在SOC方案[睾酮抑制(TS)±DOC]基础上增加恩杂鲁胺(ENZA)或NSAA(比卡鲁胺、尼鲁米特或氟他米特)的影响。

方法

 将mHSPC患者按1:1比例分配,随机接受TS 联合ENZA或NSAA治疗。按肿瘤范围、早期DOC的应用、抗再吸收治疗、合并症得分(ACE-27) 以及研究地点进行分层。主要终点是OS。累计共1100例男性入选,其中80%数据可供分析,通过多达4次的中期分析(IA)发现,死亡危险降低了25% (HR 0.75),计划在出现235例死亡后进行第一次分析。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的可能调节的亚组分析是预先指定的,包括计划早期是否应用DOC以及肿瘤范围大小。

结果

        从2014年3月31日至2017年3月24日,共随机入组1125例患者。两治疗组的全部重要基线因素平衡。在中位随访33个月后,首次IA (28FEB2019)达到初期报告标准。ENZA治疗延长了患者OS。在3年时,36%的NSAA组患者和64%的ENZA组患者仍在接受指定治疗。在研究治疗的30天内,42%的ENZA组患者和34%的NSAA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,且与研究治疗的时长相关。

结论

TS联合ENZA治疗,显著改善了mHSPC患者OS。计划早期接受DOC治疗的患者获益似乎较低。此次中期分析后随访更新的分析结果将陆续呈现。

专家点评

现场专家点评

美国希望之城(City of Hope)医院 Tanya B. Dorff教授

ENZAMET研究让我们认识到,前列腺癌加强前期治疗的革命仍在继续。

前列腺癌治疗的变革始于2015年,在ECOG 3805(CHAARTED)研究中,先期使用DOC使mCRPC患者的中位OS时间延长了13.6个月,这种获益在STAMPEDE研究中也同时得到证实。2017年,阿比特龙加入到治疗革命的队伍中。LATITUDE研究显示,先期使用阿比特龙可延长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OS时间(HR 0.62),而STAMPEDE研究中3年生存率从76%提高到83%。随后的一系列研究(AFFIRM、PREVAIL、PROSPER)发现,恩杂鲁胺可以改善mCRPC患者的生存,在ENZAMET研究中,先期使用恩杂鲁胺将3年OS率从72%增加到79%(HR 0.67)。由此可见,及早用药是重击前列腺癌、实现长期控制的关键。

    从统计学方面来看,这项ENZAMET研究尽管设置了多个阳性对照组,但OS获益比较相似;对照组执行情况好于预期(预计OS率65%,实际为72%);计划事件只有50%发生;支持了AECHES研究发现——先期使用恩杂鲁胺可以带来PFS获益;验证了TITAN研究的观念——在mHSPC中采用二代雄激素拮抗剂阿帕鲁胺可达到OS获益。

    在mHSPC中为什么不联合(序贯)化疗和激素受体靶向治疗?从ENZAMET研究中我们看到,先期使用DOC治疗的患者获益较少,也没有研究显示激素受体靶向治疗与DOC有协同作用;高瘤负荷的患者从联合治疗中获益较少。未来将会有更多研究来专门回答两种治疗联用是否存在优势(ARAMIS,联合darolutamide;PEACE1,联合阿比特龙)。

   我们将如何选择优先使用的药物,DOC、阿比特龙还是恩杂鲁胺/阿帕鲁胺?这三种药物在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,但目前还没有标志物能够用于选择mHSPC患者。ARv7对于mCRPC选择激素受体靶向治疗和DOC显示出应用前景,但它在mHSPC中比较少见;循环肿瘤细胞(CTC)的异质性与激素受体靶向治疗的反应持续时间更短有关。从基因组学的视角来看,将来mHSPC研究可能会从分子层面进行筛选或分层。

中国专家点评

何志嵩教授

在mHSPC患者中,ADT(雄激素剥夺)治疗基础上联合新型抗雄药物恩杂鲁胺更具生存优势。

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的ENZAME Ⅲ期研究结果显示,在mHSPC患者中,ADT治疗基础上联合新型抗雄药物恩杂鲁胺,比ADT联合传统抗雄药物(即传统意义的全阻断内分泌治疗)更具有生存优势。针对此结论,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    首先,本研究显示,ADT联合恩杂鲁胺的3年OS为79%,而ADT联合传统抗雄药物为72%,死亡风险为0.66(0.51-0.86)(P = 0.0016)。既往研究显示,ADT联合DOC化疗,或者联合阿比特龙,比单纯ADT治疗更具有生存优势,而ADT联合传统抗雄药物的OS获益仅比单纯ADT增加约3%,因此,ADT联合恩杂鲁胺更具有生存优势并不意外。需要指出的是,在本研究入组患者中,近一半患者接受过DOC化疗,因此本研究两个试验组的3年OS率高于既往CHARRTED,LATITUDE,STAMPEDE研究数据,整体数据与低瘤负荷、低危组的生存数据类似。这证实,在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指导下,mHSPC患者整体预后获得改善。因此,在临床工作中,对mHSPC患者采用ADT联合化疗、阿比特龙的策略能带来更多获益。

    其次,本研究亮点在于对研究入组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,其中主要因素是肿瘤的范围(高瘤负荷对低瘤负荷)、既往是否接受过DOC化疗。在既往的CHARRTED、LATITUDE研究中,以ADT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,其OS获益主要集中在高瘤负荷或高危患者,而低瘤负荷或低危患者采用联合治疗的生存获益并不显著。ENZAME研究中,高瘤负荷组和低瘤负荷组的HR分别为0.74(0.55-1.01)和0.48(0.28-0.80),提示ADT联合恩杂鲁胺对两组患者都具有生存获益,扩大了联合治疗的适用范围,使得低瘤负荷或低危患者也能从积极治疗中获益,突破了既往联合治疗只适用于病情较重、转移广泛的患者,这是临床认识的一大进步。既往STAMPEDE H组的研究也显示,对于低瘤负荷患者,原发灶的放疗能够带来生存获益,因此,针对这部分患者,放疗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,亦或两者联合更有效。

    再次,本研究约一半患者既往接受DOC化疗,在亚组分析中显示,接受化疗和未接受化疗患者的HR分别为0.91 (0.62~1.35)和0.51 (0.36~0.73),因此,ADT联合恩杂鲁胺的治疗获益主要集中在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。而在接受过DOC化疗的患者中,获益不显著。从肿瘤生物学特性角度出发,mHSPC患者接受了DOC化疗后,肿瘤组织中潜在的对ADT抵抗的肿瘤克隆减少,因此,肿瘤进展整体上较未接受化疗患者更为缓慢,在此基础上,再联合使用恩杂鲁胺的相对生存获益减少,因此在研究数据上出现了化疗后患者获益不显著的结果。需要指出的是,在上述肿瘤范围的分层分析中,高瘤负荷组和低瘤负荷组的HR分别为0.74(0.55~1.01)和0.48(0.28~0.80),其中高瘤负荷组HR获益绝对值较小,可信区间为0.55~1.01,似乎与既往病情较重患者获益更明显的认识存在差异。出现这一偏差的可能原因是,在研究开始的年代,化疗已经是临床常规开展的,针对高瘤负荷患者的治疗手段,而本研究中,约一半患者接受了化疗,因此,接受化疗的患者很可能多数是高瘤负荷患者,这组患者接受DOC化疗后,后续恩杂鲁胺治疗获益相对较小。然而,未来仍须研究公布更多的数据细节,如肿瘤范围和是否接受化疗双因素的交叉组合分析,才更有助于对此结果的判断。

    综上所述,ENZAME研究结果,拓展了ADT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的适用范围,低瘤负荷或低危患者也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,这是临床认识的一大进步。另一方面,随着mHSPC治疗方式的多样化,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、序贯成为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本研究显示,对于既往接受过DOC化疗的患者,序贯采用新型内分泌治疗策略的获益会减小。这对临床综合疗效、副反应、医疗成本以及从mHSPC全程管理的角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今后,可能需要更多的生物标志物,如肿瘤基因、治疗后的液体活检等,指导后续治疗的使用。


撰稿 | 何志嵩(北京大学第一医院)

记者 | 黄蕾蕾 发自美国芝加哥 (中国医学论坛报)

编辑 | 郝冉(中国医学论坛报)

精彩回顾

【ASCO 2019】首场新闻发布会拉开年会序幕!学术饕餮盛宴敬请期待!

【ASCO 2019】程颖教授:Trilaciclib——化疗的“护卫者”

【ASCO 2019】唐丽丽教授:心理社会肿瘤学纳入临床常规获循证医学支持

【ASCO 2019】郝纯毅教授:ASC联合mFOLFOX作为晚期胆管癌标准二线治疗方案有待商榷

【ASCO 2019】陈敏山教授:射频消融治疗早期肝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同等生存获益

【ASCO 2019】孙凌宇教授:FOxTROT研究的过去、现在及未来

【ASCO 2019】顾艳宏教授:FOLFOX/CAPOX3个月化疗方案在高危II期肠癌中折戟沉沙

【ASCO 2019】朱骥教授:伊立替康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再立新功

【ASCO 2019】郭晔教授:复发/转移头颈部鳞癌的免疫治疗

【ASCO 2019】王理伟教授: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可能成为胰腺癌辅助化疗的可选方案

【ASCO 2019】中国强音——马骏教授口头报告被选为Best of ASCO同时在线发表于N Eng J Med

【ASCO 2019】中国之声——陈明远教授口头报告:长期随访再次证实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价值

【ASCO 2019】丁克峰教授:循环血细菌DNA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腺瘤早期诊断新方法

【ASCO 2019】袁瑛教授:RPS评分有望引导结肠癌辅助治疗从“一刀切”走向“个体化”

【ASCO 2019】为患医治,以患为师!2019ASCO 年会盛大开幕!

【ASCO 2019】殷咏梅教授: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

【ASCO 2019】王殊教授:T-DM1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新探索

【ASCO 2019】LBA1重磅推出——ACA能弥补医疗服务种族差异吗?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